若谓必从皮毛而入,未有为病如是之速者也,是必从口鼻,而下入咽喉无疑。心之血阴也,阴过衰则阳盛,阳盛则为病狂也;心之气阳也,阳过衰则阴盛,阴盛则病癫也。
五苓散者,水行则热泻,是亦两解之谓也。张璐曰:阳热证多,即有阳明证见,亦属经证,不可下也。
脉弦者生之「弦」字,当是「滑」字,弦为阴负之脉,岂有必生之理?风湿相搏,一身尽疼痛,法当汗出而解,值天阴雨不止,医云此可发汗,汗之病不愈者,何也?
李□曰:百合病多端,数条之法,亦说不尽。 此承上条详言皮、脉、肉、筋、骨,各有所主,以候五藏之病也。
故遗师曰:热在上焦者,因咳为肺痿;热在中焦者,则为坚;热在下焦者,则尿血,亦令淋秘不通。 肺痈胸胀而满,咳逆上气,喘鸣迫塞,一身面目浮肿,鼻塞清涕出,不闻香臭酸辛,是邪外塞皮毛,内壅肺气,比之喘不得卧,殆尤甚焉。
若吐、利过甚,损伤中焦之气,以致阴阳间隔,手足厥冷,脉微欲绝,不多饮水者,无分寒暑,皆宜四逆理中治之。设脉浮革者,谓脉浮大,按之空虚,表急里虚,因尔肠鸣,属当归四逆汤,和其表而温其里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