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非篇章简要,见闻不多,集中采用,不满数十家;又恐注释大繁,观者易倦,其中篇章漫衍,不能尽录者,不得不稍为删节,非敢轻肆,以限于尺幅也。今见赤雾缕缕,疑是阳火为殃,不知阳邪痛甚、胀甚,此则微胀不痛,明是阳衰于上,不能[1]青原本作"责",据文义改。
气耗则邪不实,气降则痰不逆,气利则膈自宽,奚痰患之有?《活人书》加黄芩为阳旦汤,以泄肺热也,是桂枝汤虽太阳解肌轻剂,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。
本方倍桂,加黄如术之数,治伤暑大汗不止。乌羽、赤硝、紫盛,隋唐医哲,皆不知之,故以乌羽作乌扇,赤硝更海藻,紫盛更紫葳、紫菀。
治一切亡血过多,形槁肢羸,饮食不进,肠胃滑泄,津液枯竭。仲景法∶太阳伤寒,治以麻黄汤;太阳中风,治以桂枝汤。
目中有神膏,此由胆中渗润精汁积而成者,能涵养瞳神;有神水,先天真气所化,润泽之水也;有神光,原于命门,通于胆,发于心,是火之用也;有真血,肝中升运,滋目经络之血也;有真气,目之经络中往来生用之气,先天之元阳也;有真精,先后天元气所化精汁,起于肾,施于胆,而及瞳神也。有医曰∶肾病以黄连、犀角治心,毋乃倒乎。
凡中风口开为心绝,手撒为脾绝,眼合为肝绝,遗尿为肾绝,鼻鼾为肺绝,吐沫直视、发直头摇、面赤如妆、汗缀如珠者,皆不治;或只见一二证,尚有得生者。半夏之辛能燥湿,茯苓之淡能渗湿,甘草之甘能健脾,陈皮之辛能利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