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着者,为肝气着而不行,致胸痞塞不快也。故有试之之法,在痛与不痛之分,虚实较然矣。
五劳,七伤,六极,妇人三十六病,不在其中。咳而不吐涎沫者,肺燥咳也;咳而吐涎沫者,肺热痿也。
气色见于面部,而知病之死生者,以五气入鼻,藏以五藏,其精外荣于面也。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,欲小便不得,反呕欲失溲,足下恶风,大便□,小盒饭数,而反不数,及多,大便已,头卓然而痛,其下之后,复发汗,昼日烦躁不得眠,夜而安静,不呕,不渴,无表证,脉沉微,身无发汗若下之,病仍不解,烦躁者,茯苓四逆汤主之。
小便数者,大便必□,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,渴欲饮水,少少与之,「若小便不利」〔但以法救之〕,渴者宜五苓散。 脾中风寒之邪,若脉见浮之大坚,失其和缓,按之状如覆杯,高章明洁,有力如摇,李□曰:脉弱以滑,是有胃气,浮之大坚,则胃气绝,真藏脉见矣。
病者素不应食,此明五藏各有所得而愈,言以情志相胜也,即如怒伤肝,得悲而愈,此悲胜怒也。<目录>卷二\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本太阳病不解,转入少阳者,□下□满,干呕。
若病者素有痼疾,而忽加卒病,务当先治卒病,不使邪气相并,转增旧疾。今病人无寒热他病,惟胸满、唇痿、舌青、口燥、漱水不欲咽,乃瘀血之胸满也。